要首先说明的是,我其实完全不存在男女歧视的因素而宁可生个男孩。反而,作为男性而言,如果不考虑孩子以后的幸福,从个人自私的情感角度出发,当然希望生个女儿最好了。
标题透露了两层意思:
1、从自我需求讲,笔者没把生娃当作人生的必修课,而是专业限选课。
2、如果选了这门课,笔者更希望有个男孩。
下面说说笔者选择所考虑的因素,这些因素全部是基于孩子未来一生的幸福程度来出发的。
1、女生体力弱于男生,不利于保护自我。人类社会=文明法制+丛林法则,这是笔者的理解。文明法制是不以体力为衡量的,说白了就是讲道理,以理服人。而丛林法则是讲强弱的,弱肉强食, 强者为王 。面对人类社会中一半的丛林法则,女性更容易受到侵害。如果我生个女儿,她将面临更高的风险,我会一直担心她。
2、女性群体平均能力弱于男性群体,这就使得能力相同的女性和男性同台竞技的时候,被队友往下拉了一把而失利,意味着,女性想要获得和男性同样的成绩,需要在能力上强于男性,付出更多的艰辛,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是这样。
上面这段是结论了,这个结论有两个问题。
(1)什么原因导致了女性群体平均能力弱于男性群体
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,机械化、智能化已经足够发达,体力差异对于工作需求日益弱化,这种情况下在大多数领域,依然是以男性为主导,笔者觉得原因还是在于女性群体的自身分化问题。在人类社会中,女性实际掌握了生育的权利,男性想要自己的孩子,就必须求助于女性,这使得一部分女性选择通过过渡生育权来交换换取男性的物质、精神利益。这部分女性放弃或者降低了自身的发展,拉低了女性群体平均能力。
(2)为什么群体平均水平影响个体的发展
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个人的能力的大小是客观的,但评价个人能力的大小是需要成本的。花费的成本越大,评价值越接近真实值。问题就出在限定成本来评价个人能力。这个时候,大部分评价方法都会参考历史统计信息。统计信息自然是要把人按照标签分类对比的。典型的,大学生/非大学生,清北/985/211/一本/二本/三本/专科,都是基于此。显而易见,两个客观能力相同的人,A贴一个清北标签,B贴一个二本标签,根据历史统计信息,清北的平均能力>二本的平均能力,最终,对真实能力相同的A,B二人,在能力上,得出了A>B的结论。放在男/女分类上,也是如此。这其实不算歧视,原因是在有限的测定成本内,是无法正确衡量一个人的客观能力的。
3、我们当前的社会氛围,非常不利于女孩的成长。主流意识中,充满了弱化女性的东西,都在告诉女性,要柔弱,要让男性保护、疼惜。之所以充斥着这种观念,在于一部分女性通过过度生育权获得了极大的物质利益,从而宣扬这种观念。笔者非常反感这种意识形态,每个人都应自立自强。笔者害怕自己难以对抗这种社会观念,教育不好自己的女儿。
说了这么多,笔者担心自己万一生个女儿,以后在社会中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,如果还不能找一个靠谱的另一半,就更担心。如果是个儿子,就简单了,让他遵纪守法,身体健康,有一技之长能养活自己,我就很放心了。
再过几个月,我可爱的小生命就要来到世上了,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,我和你妈咪其实都已经充分的准备好迎接你的到来了,我们的缘分就要开启了,爸爸的这些担心就是希望你这一生能过的幸福安康。